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校友 >> 校友风采 >> 正文

硕士新农人—彭焕新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4日 责任编辑:黎文普 信息来源: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校友简介

彭焕新,长沙县开慧镇人,中共党员,我校中文专业1994届毕业生。广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现为长沙沃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焕新是1991年进入我校读书的。那时,学校的名称还是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当时学校的环境还很艰苦、教育教学设施也很简陋。但是学生学习氛围很浓厚。在校期间,他每天穿梭在校园有些荒凉但还是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手中总是捧着一大摞书,或是去图书馆,或是去教室,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与老师们的关系却非常融洽。老师们总是耐心地解答他的各种书里书外的问题,给予他很多宝贵的建议。他和同学们之间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学习上共同进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简朴校园里,他收获了知识、友情,也获得了成长。

1994年,彭焕新顺利毕业。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踏上人生新的征程的时候,同学们互相拥抱、道别,有的泪水涟涟,有的则努力保持着微笑,分别在凤凰花开的路口。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声中,彭焕新心中充满的情感与其说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不如说是对熟悉的校园和同学们的恋恋不舍.


     
     


毕业后,彭焕新到长沙县的一所飨村中学当上了清贫的山村教师。后因家庭实在贫困,年轻的彭焕新告别心爱的学生,选择外出闯荡打拼,试图闯出一条新路。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艰难的抉择。好在,凭着自身的努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很快他得到一家央企副总经理的职位。而且,他还把它做得风生水起。2007年,已经在公司混得如鱼得水般的彭焕新因如掌上明珠般的女儿一次食物中毒事件,而第二次作出抉择。女儿因误食滥用农药的食物而上吐下泄,把彭焕新吓得够呛。痛定思痛,他放弃二十万的年薪,带着那些年闯荡商海所积累的全部家当,以从闯荡世界所获得的敏锐商业洞察力和老牛都拉不回来的坚定的创业决心,创办长沙沃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广绿色农业理念,种植香薯。以最实实在在的方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就这样在外面的世界走了一圈之后,彭焕新又回到了长沙金井乡村。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那汪水。彭焕新心潮澎湃。他决心要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干出一番事业来。老师朋友很赞赏他,给他出谋划策的同时也不忘给他浇上一些凉水:农业创业回报周期长,农民观念还很落后,难以认同并实施他的理想。这些都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但彭焕新的理想主义被好好地激发出来了。他要做“绿色农业”的念头一旦形成,就坚定地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他目标清晰,创业路上始终脚踏实地。劳动之余,他将自己较长时期以来对“绿色农业”的理解和思考深化,形成文字,投寄到中共中央主办的理论刊物《求是》杂志。没想到,2012年,《求是》杂志很快发表了他的《广阔天地成就绿色梦想》一文,并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他。文章中,彭焕新介绍了自己的创业过程,并和盘托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那就是,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理念,做现代农民,做精品农民,努力成为人们值得信赖的生态农业专家、有机食品专家,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现在,彭焕新的沃园面貌焕然一新。看着一畴畴的农田绿油油的有机作物在茁壮成长,一畦畦的天然无污染的香薯丰收在望,彭焕新心里喜滋滋的。

彭焕新想起创业之初的艰难,感触良多。当初周边村民不信任他的能力更不认同绿色环保的理念,等着看笑话。资金难以筹措到位,征地也难推动,设想落不了地,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他真的想放弃。

但他咬牙坚持下去了。正是这份坚韧,使得他的沃园才有了现在的繁华和美丽。如今,他的沃园不仅仅是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个产学研结合的研学中心和当地传统教育基地。彭焕新还请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及其团队针对沃园的地形地貌进行实地采风,实景创作,化腐朽为神奇,把几畦波光粼粼的鱼塘打造成了迷人的童话世界。彭焕新正在试图打造一个意念中的小型绿色农业博物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彭焕新的“绿色农业”梦虽然暂未获得丰硕的成果,但他始终相信他的农业创业之路未来可期。

       

MY TRIP.

       
       
     

近年来,彭焕先后荣获团中央农业部“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乡村情.科技梦全国优秀农村科技工作者”、“长沙县劳动模范”等称号。


校友寄语

不论环境多么艰苦,只要心中有梦想、眼中有目标、手中有行动,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闭